足协杯冷门频出 究竟是畸形发展还是落后太多?
足协杯冷门
在过往数年的足协杯中,爆冷一直是最大主题之一,这也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,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足协杯的频频爆冷?很多人思考到一个问题就是外援水平与国内球员的高低差。
足协杯冷门
无外援,中超一片狼藉
中超靠外援,这是中国职业联赛过去二十多年发展过程的一个规律。今年亚冠小组赛战罢,中国在亚足联的技术评分体系排名首位,尤其是代表中超征战的BIG4表现不错,进一步扩大对其他亚洲国家的领先优势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:中超队之所以近些年在亚冠表现尚可,原因在于各球队重金引进世界级大牌。一家俱乐部一个赛季的投入,几乎等于K1联赛所有12队一年投入的总和。一名外援的总费用,相当于J联赛球队两三年的运营总成本。如此高昂的支出,取得一些成绩是理所当然的,但外援的加盟,是否意味着中超的整体技战术水准已有明显提升?足协杯第4轮在某种程度上,给出了最具说服力的答案。毕竟足协杯恢复至今,从未像今年这样有11支中乙队外加1支业余队闯到第4轮。
足协杯冷门
根据足协杯赛制规定,关于外援使用,高级别球队需要遵循低级别球队所在联赛的相关规定。由于中乙和业余联赛球队不得使用外援,中甲队对阵中乙或业余队时,也不能使用外援,中超球会同样不能派遣外援。于是在第3轮,一共有12支没有外援助阵的中甲队出局。在这些出局的中甲球队当中,或许存在个别队伍的战略性放弃,如同足协杯第4轮建业队因为深陷保级区,由前助理教练马宝刚率替补和预备队球员作战,结果被中乙沈阳城建队淘汰,像亚泰队也是如此。
足协杯冷门
不过,这一情况未必具有普遍性。例如申花虽然不能派遣外援,但多名本土精英李帅、秦升、荣昊、艾迪等都有披挂。至于苏宁、上港和恒大,对阵中低级别球队,均以一球险胜晋级。升班马北京人和客场挑战海南FC,比赛过程也是跌宕起伏,通过互射点球淘汰对手,赢得也有一些勉强。
足协杯冷门
“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,中超球队没有明显的优势,双方的实力差距也没那么大。所以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,结果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。”南通支云队主教练魏新的这一番表达,点破了低级别球队逆袭的本质。回想起去年足协杯上海上港险些被苏州东吴淘汰的情景,虽然上港队最终互射点球胜出且一路闯入决赛,但在当时,拥有多名国脚的他们,未能在实战之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。换句话说,细数中国当今的本土球员水准,除了个别人例如郑智、武磊等确实技高一筹,倘若再要寻觅特点球员,已经是凤毛麟角,谁也未必比谁肯定高出一大截。
足协杯冷门
过去几年,中国国家队缘何技战术水平不高、洲际大赛成绩每况愈下?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本土球员的质量大幅度下滑。缺少外援的骨干和引领作用,由本土球员组成的国家队,很难发生实质性的改变。里皮到来后,中国队在世预赛12强赛后半段虽然表现不错,但某种程度来讲,像是打了针“鸡血”一般,一个中国杯,立即让中国队原形毕露。而在大牌外援加盟之后,中超球队的亚冠表现不错,并不意味着中超的技战术水平已有质的飞跃,今年足协杯第4轮便是明证。
足协杯冷门
U23新政催生高薪低能
如今,本土U23球员必须首发已经是中国职业联赛的强制性规定,足协杯也不例外。但U23新政的全面实施,导致今年转会市场出现一个奇特的景观:即在中超、中甲诸强,众多已经并不符合U23政策的球员,转战到中乙赛场,这使得中乙各队的整体实力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。
于是在今年足协杯第三轮,11支中乙球队外加业余球会武汉楚风合力,集体发威淘汰中甲队。这其中,2016年在国安队表现突出的杜明洋,如今已是楚风合力的核心球员。而像南通支云,今年从上港引入不受重视的朱峥嵘。比赛中,正是凭借他的助攻,南通队才攻破申花球门并掀起逆转高潮。
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而问题在于,U23新政的出台,本意是培养优秀的年轻球员。但在所谓的“市场行为”游戏规则之下,一名U23球员在中超,可以轻易拿到三四百万元年薪,而一名当打之年的球员在中乙,最多也就百万年薪左右。然而,年薪真的就是技战术水准的标志?看看恒大对阵宁夏那些U23球员的表现吧,再给予他们如此高的薪水,意义究竟何在?
中超、中甲的畸形也就体现于此,一方面,各俱乐部投入巨大,不止给予外援天价薪水,更给本土球员支付离谱的高薪,但整体水平相比中乙,未见得明显高出一截。另一方面,所谓的U23新政,让很多当打之年球员受制于出场机会,不得不让位于技战术水准远不够格的U23球员,无法在最高级别联赛出战,低水平的U23球员却可以堂而皇之登上最高级别联赛的舞台。这样的联赛,又何以显现出真正的价值?
足协杯冷门
问题说到底其实还是出现在我们自己,本土球员的难以成长造成了中国足球的畸形发展,在足协杯中外援限制出场,各大“豪门”就显露出了原型,难道中国足球一直都是停滞不前的依靠外援发展的吗?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。
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